1月7日至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历史观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大学第十五届未名论坛暨全国马理学科博士生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全国90多位专家学者和44所高校101位马理学科博士生线上参会。
会议现场
副校长达胡白乙拉致辞
1月7日上午,召开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朝龙主持。马研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钰峰,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达胡白乙拉说,北京大学多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持续给予内蒙古大学极大支持,对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和推进作用。希望以本次论坛成功召开为契机,推动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和全国重点马院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幕式后,由教育部原社科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杨河主持“中西马对话论坛”专场。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杨金海,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王杰,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下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分别进行阐释解读。
1月8日上午,在“院长论坛”专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龚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田鹏颖,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友文,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朝龙分别作嘉宾发言。田鹏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选择。
在“学术沙龙”专场和“学员专题论坛”,40余位专家学者和近百位青年博士生分组围绕论坛主题深入开展研讨。分论坛结束后,北京大学第十五届未名论坛暨全国马理学科博士生高级研讨班圆满闭幕。本届论坛整合汇聚多方资源,搭建了互学互鉴的舞台,为全国马理学科师生呈现了一次丰富的思想盛宴。
考研在线—做考研人信赖的考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