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资讯

河北科技大学: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新时代

时间:2022-07-05|来源:|作者:admin|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北调研。河北科技大学师生参加了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座谈会,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北科技大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深入再思考,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范式。
 
“价值塑造、实践锻炼、科技融入”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学校发展新共识。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启新程
 
“组建各类特色实验班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之一。”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光介绍,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他们打破学科边界,合力打造“新工科”专业,组建了智能制造实验班,机械、智能控制和信息三大学科基础模块有机融合,在锻炼学生多学科思维的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智能制造181班的沈斯佳是实验班的受益者。“记得刚入学不久,学校承办河北省‘挑战杯’科技竞赛,我穿梭于各个展位间,被一件件科技作品吸引,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也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今年毕业的他谈起自己的收获,“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国家级奖项7项,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项……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用学校赋予的科学之光照亮‘科技报国’前行之路。”
 
着眼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开设了60门科技创新系列基础课程、100项教学计划外实验项目,所有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搭平台、拓场地、配导师,科技创新在师生中已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河北科技大学蔚然成风。
 
夏日炎炎,实验室里经常能看到刘昕桐忙碌的身影。“如何利用所学,把家乡的山楂产业做大做强,一直是我的梦想。”该校202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刘昕桐是地道的承德人,家乡漫山遍野的山楂是打小就定格在其脑海中的画面。得知导师正在进行山楂生物活性物质相关研究,刘昕桐主动申请参与,并决定毕业后返乡,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学校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更加广阔的科创育人平台,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新时代青年。”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立光表示。
 
弦歌不辍,科创报国向未来
 
心怀“国之大者”,更要付诸坚实行动。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科技大学师生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青春筑梦、科创报国。
 
“青春只有一次,我们把它给了蓝天。”大学四年,杨泽夏跟随梦想的指引,从一开始的单纯玩航模,发展到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他参加过很多该领域的比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冠军、英国国际飞行器载重挑战赛冠军、金银铜牌12枚……一系列奖项见证了他的成长。2016年,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杨泽夏回到河北科技大学。如今,他是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一名老师,负责指导航模队训练。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虽变,初心未改。“我的‘根’在河北科技大学,我将继续带领航模队勇于创新,帮助他们实现‘翱翔梦’。”杨泽夏满怀信心地说。
 
多年来,从航模队里走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他们有的考取专业航空院校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进入无人机模具研发企业并成长为工程师……
 
河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让有科研梦想的学生施展拳脚。“去年9月,我应聘成为科研助理,参与了学校与石家庄市政府合作开展的3个环境治理项目,项目成果为石家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助理韩振兵讲道,“大学期间,我跟着老师做雾霾治理方面的实验,随着专业学习的逐渐深入,我决定开展专项研究,科研助理这一岗位让理想与现实更近了。”
 
“我大二开始跟着导师做项目,进企业、跑工厂,了解企业需求,协助企业解决技术痛点。”该校应用化学专业2005届毕业生董志鹏,如今已是河北兰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后,其一直从事精细化工行业,2014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致力于绿色农业发展。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弟学妹加盟该企业,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不断迭起,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切实担负起使命责任,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技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河北科技大学校长李铁军说。
 
办学66载,培养30余万名毕业生,化工、制药、食品、钢铁、智能制造等重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中,都能找到河北科技大学毕业生的身影。
 
初心如磐向阳生,百尺竿头再出发。河北科技大学将紧跟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深入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高校力量。


考研在线—做考研人信赖的考研网站